「乘新能源之“氢”势 」海德利森助力东盟绿色低碳转型 | 中国-东盟博览会2024新能源出海交流会
文章转载自:36氪
「乘新能源之“氢”势 」
海德利森助力东盟绿色低碳转型
当下,“要么出海,要么出局”似乎已成为共识。于浪潮中奔跑的每一个个体来说,海外市场是充满想象的广阔空间,在陌生环境中的早期探索,也为这场洪流增添了几分“英雄色彩”。新能源出海无疑是2024年最值得踏上的风口之一。这是一个全新的出海变量,也是新的叙事逻辑和拥有年轻之心的企业家们共同讲述的新篇章。然而,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对于躬身入局者来说,不只意味着新鲜和多元,还意味着迎接新的挑战。
9月25日,36氪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 2024新能源出海交流会”,邀请多家关注新能源出海的投资机构、品牌方及服务商高管共聚现场,帮助中国新能源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共享出海红利,海德利森国际事业部总监朱立凡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嘉宾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非常感谢36氪的邀请,我是海德利森国际事业部总监朱立凡。今天分享的主题叫「乘新能源之“氢”势,海德利森助力东盟低碳绿色转型」。
东南亚虽然氢能行业起步较晚,但是我们认为东南亚在全球氢能产业链中有独特的优势和机遇,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首先东南亚的能源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几年一直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根据东盟能源报告,他们的目标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约30%,个别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要超过70%。另一方面,在价格方面,我们根据市场数据,我们发现在东盟地区光伏发电的平准化电力成本是0.08美金/千瓦时,煤炭发电的成本达到了0.09-0.1美金/千瓦时,在这样的能源结构和相对价格优势下,氢能作为新能源电力大有可为。尤其是公路交通、高铁、钢铁化工、船运领域,很难通过电气化在短期内实现绿色脱碳,这时候氢能是很好的抓手,也是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贸易链条中的重要节点,未来在氢能国际贸易领域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氢能行业出海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目的地国家的风险和挑战,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和行业标准制定的初期,政策的可行性和完善性需要实践去验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关注和风险意识。在贸易政策方面,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壁垒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间接性贸易壁垒,像各位提到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这个对于将东南亚作为中转地出口欧美的企业来说有更大的风险。作为氢能企业来说,东南亚有非常好的氢能产业基础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我们更多把东南亚作为出海的目的地,并非中转站。此外属地化布局是必然的趋势。在供应链端,氢能的全球化供应链不像锂电、光伏有中国龙头企业引导的全球化产业链布局,氢能的产业链在国际上还是比较薄弱,直接体现就是氢能产品在各地的定价差异大,物流运输周期长成本高,供货周期不稳定,比如同样规模的项目,在国内实施需要大概3—4个月,我们在迪拜搭建的首座加氢站也是体现了中国效率,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而在欧洲建一座站的时间需要1年以上。应对供应链带来的风险,我们愿意将技术和经验赋能给当地的企业,让他们在短期内学习和完善设计能力、服务能力、产品生产能力,这种情况下我们共同开拓市场,同时能够为我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高质量的产品,我们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结来说,氢能出海,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是大势所趋,东南亚地区有很好的新能源电力结构,它也有很好的贸易优势,所以我们的出海目标和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从产品和技术端,补充东南亚国家在氢能行业相对应的技术和产品缺失,帮助他们实现氢能产业的快速落地和应用、场景搭建。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属地化布局和经营,在东南亚地区寻找和培养合作伙伴,联合产业和资本方,共同搭建氢能生态圈,以及氢能应用的实际场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历程,海德利森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高压流体设备超过23年,是国内的加氢站、高压设备的领先企业,国内目前有约500座加氢站,我们参与建设超过30%,在国内的产业布局包括了天津的制造基地,主要是生产高压测试和研发设备,山西工厂主要是做氢能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北京工厂今年刚建成,用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同时我们北京总部在建一个氢能科技产业园,这将是我们未来的全球业务中心,也是氢能行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孵化地。海德利森23年一直专注于技术的创新和积累,目前积累有超过100项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项,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参与了18项国家氢能行业标准的起草,其中覆盖了高压储氢、运氢、以及加氢站建设等重要领域。同时,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也被广泛应用到多个国家研发课题,获得了多个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海德利森的发展历程,从2001年开始,初期的高压设备应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后来我们将其拓展应用于航天科技领域,用于高压检测、加注和供氧系统。我们的高压技术在氢能的应用开始于2008年,我们在北京海淀建造了第一座加氢站,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之后相继参与并且服务了上海世博会、北京的冬奥会、杭州的亚运会等。此外我们为国内外多家头部企业提供了加氢站设备供应和建设服务,到2023年,这是海德利森正式出海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在迪拜制造了首座制氢加氢站,服务于COP28联合国气候大会。
高压流体技术是我们的底层技术和核心,通过精确控制高压环境下的流体行为,融合了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及机械设计等多个学科,是一种综合学科强,高度复杂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氢能行业,同时我们也实现了供应链核心部件的自研和自产。
在氢能应用方面我们的设备涵盖了从制氢、储氢、加氢、运氢全产业链,制氢端做的是中低压充装压缩机,一般给大型制氢基地使用,在储运端和加氢端用的是中压和高压压缩机,在加氢端我们提供的是完整的加氢站解决方案,我们能够完整设计、交付和运营加氢站。在用氢端更多的是辅助作用,像新能源汽车生产检测过程中的氢循环系统,还有气瓶的生产、检测等。
海德利森的全球化业务布局,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从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设备供应到检测运维全周期服务。这是我们的几个案例,这是刚才提到的迪拜首座加氢站,投资方是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加氢站是多功能用途,包括了充装,具备35MPa、70MPa加氢能力。
这是位于广东佛山南海区的示范项目,这个项目由我们自投、自建、自运营的示范性加氢站,它是国内体量最大的加氢站之一,日加氢量可达到4吨/天。
这些是其他的固定式加氢站,包括纯氢站、制加氢一体站,以及综合能源站。这是我们的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形式叫撬装站,设备是高度集成的,所有的设备被集成在两个撬装的集装箱中,它可以做任何地点和快速的部署,也可以理解为是可移动的加氢站,我们为丰田建设的就是这样的加氢站。右边的案例是我们为国内某头部氢能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的氢能汽车路试服务,因为路试情况下,需要在极端环境中进行汽车性能的测试,我们的设备就是一个集装箱,跟着他们到天南海北各地极端环境下提供加氢服务,这也验证了我们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是我们国际化业务的基础,也是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和信心。
谢谢各位,我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
扫码领取海德利森宣传册
往期推荐